不负青春 与企业一起成长
信息类别:员工文苑   发布者:综合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5-06-01 10:57:37.0   点击次数: 1873

庞宝根董事长的署名文章《管理就是“我再说一遍”》,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员工学习过之后,都有不同的感悟。作为一名从校门直接踏进宝业大门,经过宝业八年的培养,一路走上管理岗位的员工,我也有着深深的领悟。

最深的一点感触是要追寻前辈的步伐,跟着企业前进。企业最需要的是本土化的人才,只要你有一颗跟着企业前进的心,紧跟企业步伐,你就能全盘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度规定、运作流程、价值理念、文化特色等等,而这些恰恰是你在企业搞管理工作必须要知道的东西。换句话说,要做好管理工作,必须要依附一定的环境,只有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你的那些管理十八武艺才能施展的开。

一毕业就能走上宝业这个大平台,我感到非常幸运。2004年我意气风发地踏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门的时候,学校说我们应该自豪,因为我们的法学院是全亚洲最大的法学院,十八个班一千余人;2008年我们一脸茫然地拿到毕业证书的时候,学校说我们应该有危机意识,因为我们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全院倒数第二。我同样经历了千千万万毕业生历过的茫然失落痛苦和挣扎,最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成为了一名宝业法务人员。

到现在我还记得我跟面试官说的话。他问我在这么多学历比你高实践经验比你丰富的竞争者当中,你凭什么认为我们可能录用你?我回答他,我是一块泥坯,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我相信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会成为企业想要的那种员工。但是在外面闯荡了三五年的这些竞争者,他们也许已经被其他单位塑造过了,很可能是塑造失败了,那么从这点上说,我反而占优势。

这也许听起来像个笑话,但是八年之后,我就是在企业这所学校里,跟着企业的前进步伐,完成了质的飞越。企业文化的熏陶,纷繁复杂的工作的磨练,使我逐步向企业的要求靠拢,成为一名连续多年获评优秀员工荣誉的“宝业人”,我认为优秀员工不是荣誉,更多的是对我与宝业契合度的一种赞同。

文章中说“许多能力都是逼出来的”,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用依据现在网上流行的戏谑语言表述就是:“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2008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面临的是法律专业必须逾越的一座大山—取得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要通过被誉为“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

大学所学的法律知识跟司法考试所考的内容,可以说天壤之别。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去试水的,我想知道已经学到的知识距离过关还需要多少分。结果考出来的分数令人汗颜,600分总分我只考了270分,相当于百分卷只拿了45分。

我当时非常焦虑,因为我知道竞争的残酷性,没有拿到职业资格,早晚会被有资格的后来者所淘汰,因为企业的理念就是优胜劣汰末位出局。公司当时在培养新人方面政策也是非常宽松的,因为我刚入职场,并没有给我分配很多具体性的工作,更多的是参与和学习。

当时我确定的目标就是2009年通过司法考试。考试涉及古今中外二三十门法律门类以及思想政治考试,非常繁杂,为此我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将目标细分。每天晚上从6点到凌晨,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到了考试准备上,甚至连坐公交车和吃饭的时间,都在用MP3听老师的讲课。

正如高中生活苦不堪言但是走过之后大家都很怀念一样,2009年是我自高考以来给自己加压最大的一年,但也是我人生中值得怀念的一年。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但是在考试这件事上,真的是天道酬勤。当我在电话里查到我421分的时候,百感交集,没有狂喜,也没有传说中的泪水,只是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一年的苦没白吃。

由此我想到那句网络流行语:“不吃苦,不奋斗,要青春做什么?”

没有任何本领是很轻易就能获得的,我们的学位、学历,我们的职称、证书,我们的经验、技能,都需要付出辛劳与汗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正如庞宝根董事长所说,“装睡的人叫不醒”,只有自己逼自己上进,才能快速的成长。

作为一名年轻的宝业人,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挑剔指责和抱怨,我们必须借鉴和遵循前人用无数辛酸和汗水换来的经验,在传承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应时而变、与时俱进,让我们燃烧的青春成为宝业长盛不衰的动力。

(王  敏)